欧联杯 印MFA杯 印尼丁 吉尔超联 奥业余杯 哥斯LDB 澳足总 斯伐杯 俄杯 卢森杯 AME杯 阿超杯 美甲 大洋女U19 欧青U17 安道杯 俄青联 保加杯 俄篮杯 丹麦丁 中女超 澳维女超 丹麦乙 丹女超 摩尔甲 非女锦U17 澳亚U23 印曼联 克亚联U19 土女乙 土女篮 保加利亚NBL 中台大专联 匈U19B 拉脱超杯
当前位置:首页 > 篮球新闻

想当年,中国男篮曾排名世界前十…

来源:24直播网 时间:2025年03月14日 03:00

在各类体育竞技运动中,“世界排名”向来都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既能为主办方划定赛事准入门槛、确保赛事激烈程度提供客观依据,也能成为球迷媒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和谈资。

对于一些商业化和普及程度较高的热门运动,观众们甚至已经不满足停留在对于结果的关注上,而是深入地了解积分规则,用更辩证的视角看待所谓“排名”。

中国男篮现在排名世界第30,亚太区第六

比如现在争议较大的乒乓球积分制,它只计算过去一年内的八个赛事有效积分,累加后进行排名,如果你细看世界积分比赛构成,你就会发现WTT一年四次、冠军积分与奥运冠军积分持平的大满贯赛才是必争之地;

而象棋和国际象棋等博弈游戏,则采用基于ELO算法的等级分制度,ELO的核心思想在于胜率期望,会导致强手对弱手时赢了积分不多输了却被暴扣,这也是导致中国象棋最近地震的买卖棋风波的一个起源;此外,比较多人熟知的还有类似乒乓球的网球的积分制、以奖金额论英雄的斯诺克、通过系数修正积分的FIFA等。

相对而言,国际篮联FIBA对于世界排名的计算就不太被关注了,不仅在于它的算法更为繁琐和复杂,更在于一直以来都颇有几分神秘色彩。

1.梦醒时分:当TOP10已成往事

很多国内老球迷都依稀记得,中国男篮的世界排名曾经很高。2009年时,我们的确达到过世界排名第九的高度,而且在那前后几年,男篮也总是稳居在前十五之列。

2011年,中国男篮最后一次排名世界前十

对于这样的成绩,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怀念当年姚明时代激情澎湃的岁月,感慨如今30名的男篮后继无人青黄不接。可实际上即便是世锦赛奥运会连续小组出线的那支中国男篮,在世界大赛舞台上也从来都是以下狗姿态拼对手居多,实力定位从来跟“TOP10级强队”不沾边,客观地讲,以前我们被排名过分地高估了,如今我们的下滑也并没有世界排名反映的那么严重。

当你把最近十几年的世界排名翻出来对照后,你会发现2018年是一个极特殊的节点。在此之前的2016年年底的排名里,中国男篮仍然能占据第14名的不俗位次,那时姚主席已退役七年之久,然而在2018年3月阔别一年的更新之后,男篮一路俯冲到第28名,自此再也没能翻身,七年来总是被困在27-30名的区间,而日本、伊朗、黎巴嫩已悄然跃至我们前面。

这里可以看到,中国队俯冲掉了14名,同样俯冲的还有非洲区第一第二尼日利亚和安哥拉,以及大洋洲千年老二新西兰

2017年男篮在亚洲杯上仅获第五,但排名大跳水的关键其实不只在此。真正的问题在于:彼时FIBA通过耐克酝酿了一套新的积分规则,其颠覆性的算法让中国男篮彻底吃了大亏。那一年2月,FIBA跟耐克达成了长达11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此世界排名榜单已全权交由耐克操刀策划,而耐克方面展现出了相当大的诚意,他们推翻了旧版的积分计算制度,打造了一个更为缜密合理的体系。

具体统计思路暂时按下不表,先直接讲一下新积分制度与旧制度的最大区别。

首先,改版之前的算法核心归根结底是基于奥运会与各洲锦标赛上的排名,从第1名到第18名,权重依次递减。其次,旧版排名饱受质疑的一点在于对八年间的成绩都赋予了一样的权重,不论年份,同样赛事同样名次享受同等积分。

所以很显然,像中国男篮这样的相对弱区霸主是最吃香的,尽管亚锦赛系数较低,可只要保持常年稳定的统治力,世界排名就不会低到哪儿去,而扎堆欧美的二线球队则被集体低估。

当时新规出来之后,提升最大的五个队全都是欧洲队

正因如此,耐克的积分制度改革便瞄准了这两大痛点进行,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2018年新榜单亮相的时候,人们发现被纳入统计的国家队数量已经从之前的91支扩充到149支,截止目前这个数字则达到160,积分开始不再局限于锦标赛,凡是属于FIBA旗下的正式比赛都被纳入了统计。

与此同时,中国男篮过去取得的辉煌战绩开始不太受到认可了,更看重当前水平的新排名,让男篮八年前的成绩被大打折扣,男篮也成为彼时跌幅最大的球队之一。但比中国惨的球队自然还有:“星月军团”土耳其,发现自己在2010年世锦赛上取得的亚军不管用了,排名从第21名跌倒第52;2010年世锦赛上中国队的好兄弟“非洲大象”科特迪瓦,同样因为“不思进取”,排名被往后挪了32位。

当时亚太区除了伊朗一片红

非洲区就更惨了

要说赢家的话,当属2018年欧洲杯中表现出色的斯洛文尼亚、意大利、拉脱维亚等多支球队了。新榜单开始正视欧洲篮球整体水平在世界篮坛的领先地位,前30名中光是来自欧洲的就有18家,比起旧版这无疑更符合主流的观点印象。

2.挤水分的八道工序

那么,耐克为FIBA量身定做的积分系统,到底隐藏了哪些玄机呢?

由于总积分本质上还是以一支球队八年来的所有单场评分累加得来,而单场评分等于评分乘权重,所以我们不妨先将评分和权重两个方面拆开来看。

单场评分取决于三个因素。耐克先给每场比赛的双方设置了一个总值为1000的积分池,根据双方分差来决定配比,赢球分差在个位数则拿走650分、10-19分能拿走700、大胜20分以上可捞到750分,剩下的分以此类推留给负分。

也就是说,除非你直接弃权不打判0分,否则你至少都能拿到250分,——值得一提的是,弃权的情况下另一方不会拿满1000,而是拟制为700分。

疫情期间韩国就曾弃权比赛

好了,通过直观的交战结果得出的基础分,一切只是刚刚开始。第二步,你需要判断这场比赛的主客双方,主场削减50、客场补偿50,中立场地这项不作调整。

接着,你还要看看对手的世界排名,据此加上第三个项,公式为1.5*(世界排名平均数-对手排名),这蕴含着击败越强对手获益越多、输给越弱对手惩罚越重的理念。2023年状态强劲的拉脱维亚,曾短期内连续掀翻西班牙、法国、希腊在内的多支排名高于自己的强队,世界杯正赛上更是大胜巴西立陶宛喜提第五,藉此排名从29名暴涨到前八。

小结:单场评分=基础分+主客场调整分+对手排名调整分。这第一层,倒没有什么复杂晦涩的地方。

来分析一下权重。权重又要区分四个因素。第一个是时间因素,前文提到,新版积分系统已不提倡球队躺在功劳簿上混吃等死,所以只有近两年的比赛成绩是能够被直接采纳的,否则都要打折。

以2025年3月为时点,2022-2023年3月的比赛积分需要乘0.75、2020-2021年3月乘0.5、2018-2019年3月乘0.25,再往前便一律清零。

第二个是最常规的地区因素,这是旧版积分就存在的调整制度,不过二者之间调整幅度又有区别。

在新版中,世界杯被视作独一档的存在,系数达到了2.5,比奥运会要高0.5,剩余各洲际杯赛从0.35到1不等,其中亚洲杯系数是0.45;作为对比,旧版里世界杯和奥运会系数均为5,远重要于其他比赛,亚锦赛仅为0.3。目前可以确定的事情是今年更新的积分里会给亚锦赛继续调高权重,2017年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跑来亚洲搅局,FIBA将合并计算的时间定在了今年(即八年后)。

世界杯之后黎巴嫩排名胜的也很高,因为他们赢了排名比他们高很多的伊朗和比他们高一点科特迪瓦

第三是赛事因素。以亚洲杯为例,正赛、资格赛、外围赛,都会有对应的系数,分为1、0.5、0.25三个档次。以往只看正赛结果的漏洞就此填上,它肯定了那些“预选赛之王”的付出。

最后一个考量的因素是轮次。

这里与旧版依旧有变化。以往的积分精确到名次,然而很多时候赛会排名相差一位的两支球队可能就是小分有高低,本质上在不设排名赛的时候两队或许都没有机会面对面一较高低,再论资排辈显得没有必要。因此耐克只是粗线条地以轮次为单位设定不同权重,当某支球队能够挺进第四轮,那么它的系数就已经拉满了,为6,——也就是说,在世界杯上,前四名在这一因素的计算上是没有区别的。

考虑以上四个因素所得来得系数相乘,就得到了最终的单场权重。将第一部分的基础分与权重相乘,就能推算出某支球队单场比赛所能获得的积分。耐克每期排名统计的是过去八年被记入FIBA日志里的所有比赛,这是个繁杂的过程,只能借助计算机来实现。

重点来了,你以为相加后就得到正确答案了吗?不,耐克在结尾处还埋了个彩蛋。为了防止有的队伍参加比赛质量太差数量太少,所获排名“难以服众”,耐克还引入了一个常数因子K,当权重之和过低的时候以K为分母,累加积分则固为分子,两者相除得到最终的结果,至于K是多少,并无公布。

总结出来的公式是这样的:

(1)当累加权重﹥常数K时,积分=累加单场积分/累加权重

(2)当累加权重﹤常数k时,积分=累加单场积分/常数K

其中:单场积分=单场评分*权重

单场评分=基础分+主客场调整分+对手排名调整分

权重=“时间”*“地区”*“赛事”*“轮次”

累加量=过去八年所有比赛

3.那些榜单没说的事

平心而论,这世界上没有哪个“世界排名”是绝对完美的,耐克的评分系统努力地消除所有干扰项,却还是做不到百分百准确衡量各队的真实战力。当然你也可以说“世界排名榜”本就不等同于“纯实力榜”,这样的观点放在团队项目上无可厚非。

没有哈达迪以后,伊朗已经退化到普通西亚水平,前不久输给了卡塔尔,目前排名亚大区第四显然已经不是真实实力

比如克罗地亚,单论阵容厚度,时至今日依然具有一定竞争力,但他们的现世界排名比中国男篮还要低2位。

2018年新版系统上线时,“格子军团”一度高居第八,毕竟里约奥运会的第五名和2013年欧锦赛的四强都是实打实的加分项。2021年8月,克罗地亚滑落到第21名,成为同期退步最大的国家之一,那时13年欧洲第四的红利已几乎消耗殆尽,2020年至2021年接连输给瑞典、荷兰、土耳其、突尼斯等多支排名不如自己的对手,堪称灾难。

2023年9月,克罗地亚再掉五个名次,排名正式落到中国身后,他们在那个被新纳入统计的窗口期合计输给瑞典荷兰乌克兰55分,令人无语。

克罗地亚现在有4个现役NBA,还有5个打过NBA的现役,但还是搞了一个叫贾林-史密斯的归化做储备

克军固然是团队缺乏化学反应的典型,可再差都不至于会赢不了中国男篮,我想这应该是普遍共识。他们这些年在欧洲的内战打强队火候不够,打弱队又经常翻车,以至于没有机会到世界杯和奥运会上露脸去捞那些弱区队伍的分,稍显尴尬。

2023年世界杯前中国男篮欧洲拉练,打克罗地亚2.5队打不过,当时张镇麟打得很好,被寄予厚望,大家应该都还有印象

身处竞争惨烈的欧洲区,被世界排名低估的概率远大于在别处,但话说回来球是克罗地亚自己输的,似乎又埋怨不了谁。

其次,积分系统终归只能根据实际战绩来计算,想苛求它去估量“理论高度”是天方夜谭。

篮球运动太过特殊,在西方世界的那些球员心里,职业球队的分量有时比国家队要更重,国家队凑不齐所有王牌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前面提到的克罗地亚事实上也经常性地主力缺阵.

上个月底,2025年欧洲杯预选赛落下帷幕,保加利亚在生死战对阵德国前突然宣布,上轮爆砍40分18板的欧冠MVP韦津科夫和归化麦金泰尔未获俱乐部许可双双无缘出战,直接将晋级的希望扼杀在摇篮里,国家队的无奈可见一斑。

保加利亚输的还挺可惜的

另外,世界杯作为FIBA旗下的拳头产品,权重必然不会低于奥运会。但恐怕所有人都清楚唯有奥运金牌才是至高无上的国家荣誉,正如“梦之队”向来就对世界杯敷衍了事而奥运会却巨星云集,德国真的跟美国同个档次吗?

最后,八年的统计周期是不是也稍微可以缩短一点呢?值得思考。

欢迎大家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后体工队长”看看,有更多NBA、CBA相关考古、评论和人物内容>>

(文/篮癌)

本文标签: 篮球  转载  CBA  中国篮球  中国队  中国男篮